用色差仪检测布料色差,纺织行业的标准化利器
在纺织行业中,布料的颜色一致性是影响品质与客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。然而,由于染料配比、工艺控制、光源环境等原因,布料常常会出现色差。为了保证布料成品颜色的统一,企业通常在生产前会制定严格的色差标准,并借助专业的检测方法进行颜色把控。传统的目视检测与现代的色差仪检测哪种更好,布料出现色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?色差检测的方法和国家标准又是怎样的?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。

布料出现色差的原因
染料和工艺上的差异:由于不同批次的染色配方或者工艺控制不一致导致的色差。
纤维材质上的不同:一样的颜色在不同纤维上显色的差异。
光源的影响:在不同的光线下查看,颜色会有视觉上的差别。
后处理不当:比如定型、印花、涂层等工序都会影响颜色。
总的来说,造成布料色差的原因各种各样,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设备、控制工艺参数等措施来减少色差。
布料色差检测的方法
布料的色差一般以ΔE色差值或者灰卡等级来衡量,检验的方法如下:
目视评定方法:这是国际通用的检验方法,会要求检验员通过专业的培训,然后在D65标准光源下使用灰卡进行对比,重点排查正反面、左右以及前后的色差。
色差仪检测法:用色差仪测量出ΔE色差值,数据会更加准确客观。
国家标准布料色差几级可以接受
在纺织品色差国家标准中,灰卡等级可以分为1-5级,5级表示为无色差,4级是允许轻微色差的底线要求,而3级以下则视为不合格。?
4级对应国家标准:GB/T 250相关内容,色差仪测量的ΔE色差值合格范围是1.7±0.3,这是行业内允许轻微色差最低接受的标准。?
5级表示为无色差,但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少能达到。?
怎么用色差仪检测布料色差
准备好待检测的标准色布料和样品色布料,然后将仪器开机;
点击跳过校准进入测量界面;
揭开仪器底座,将仪器放在标准色布料上;
点击标准色差测量;
再放到样品色上,点击样品色测量;
测量的△E*ab总色差值是1.47,属于轻微色差的等级;
判定为色差合格,这个判定的阈值可以自己根据需求修改。
色差仪检测布料的操作方法
使用色差仪检测布料有什么优势?
对于布料色差的测量,行业内会使用大孔径的色差仪,20mm的大测量孔径,可以获取到更大面积的颜色数据,使得在测量有纹理的布料时测量数据更精准。使用LS175大孔径色差仪检测布料的色差,相比于传统的目视评定方法,具有以下主要优势:
客观性更强:目视评定容易受光源、观察角度、观察者的视觉敏感度、经验等人为因素的影响,容易产生色觉误差(如同色异谱等)。而色差仪自带标准光源,可以在各种环境下测试,而不易受环境光的影响,可以避免主观上的偏差,结果会更加客观。
精度和重复性更高:人眼对不同颜色区域的敏感程度不同,目视评定很容易出现误差。而色差仪的测量重复性可以达到0.03以内,多次测量数据也非常的稳定。
效率更高:目视评定通常需要多人对比和讨论,比较耗费时间。而色差仪操作非常简单,简单两步就能对比出色差,方便在批量检测时,可以快速进行判定。
数据可量化、标准化:目视法给出的“相近”、“略有差异”“等判断比较模糊。而色差仪可以显示具体的颜色偏向,如偏红、偏黄、偏蓝等,方便建立统一的品质标准。
利于数据管理:人眼判断无法进行量化记录,不利于追踪和改进。而色差仪测试的色差数据可以进行保存、传输、分享,方便进行质量管控和对接客户。

总的来说,LS175大孔径色差仪凭借客观、精确、标准化和高效等优势,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目视检测方式。无论是快速进行颜色对比,还是在大批量布料检测中把控色差,仪器都能轻松测量。选择一台合适的色差仪,不仅能降低人工误差,还能提升整体生产效率,让企业在激烈的纺织市场中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。